科技助力“开天眼”,曾侯乙尊盘被彻底看明白
天辰娱乐 首页 关于天辰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 首页
  • 关于天辰
  • 业务范围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科技助力“开天眼”,曾侯乙尊盘被彻底看明白
    发布日期:2024-06-09 20:57    点击次数:55

    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

    通讯员 黄敏

    摄影: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曾侯乙尊盘,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是公认的先秦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由于铸造工艺过于复杂,曾侯乙尊盘的内部构造始终成谜,它也一度被专家评价为“制作工艺不可再得”“即便是现代技术也无法对其进行精准建模”。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北省博物馆于当日发布了曾侯乙尊盘三维结构数字化复原的最新成果,宣布该馆联合故宫博物院运用工业CT技术,首次获取了尊盘完整的三维结构模型。

    被誉为“商周青铜器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尊盘,终于被里里外外彻底看明白。

    “天眼”一开

    不用再“雾里看花”了

    青铜器,承载着中华礼乐文明,而巧夺天工的曾侯乙尊盘,无疑在向后人述说着青铜时代那无与伦比的辉煌。

    1978年,曾侯乙尊盘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该器物由尊和盘组成,上面是尊,下面是盘,器物造型异常精美,结构则极为复杂。有考古学者如是描述曾侯乙尊盘,“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

    据湖北省博物馆方面介绍,由于曾侯乙尊盘结构太复杂,无法使用传统的三维扫描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建模。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共同“攻坚”,终于借助工业CT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首次获取了尊盘完整的三维结构模型。团队还通过数字化处理,制作了三维数字化复原视频,“通过对数字尊盘的拆解与复原,为观众‘庖丁解牛’式地呈现了尊盘纷繁复杂的结构,映射出古人化繁为简的工艺思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在湖北省博物馆发布的三维数字化复原视频中,曾侯乙尊盘被“分解”为一个个组件。这些组件是如何焊接在一起的、器物外部的小兽是如何“抱团”的、尊盘的内部到底长成什么样……有了科技助力“开天眼”,困扰文博界数十年的疑惑终于被一一解开。

    曾侯乙尊盘(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图)

    最复杂的青铜器

    用最简单的方式看

    据项目负责人、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江旭东博士介绍,2017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发表的一篇论文让他“怦然心动”,文章对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描述,“观众一般很难会看到这么专业的解读,我就萌生了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最复杂青铜器的想法。”

    由于尊盘构造复杂、铸造材质密度较高,江旭东和团队放弃了传统的扫描技术,而是在故宫博物院的支持下,以最先进的工业CT技术对尊盘进行内部结构检测、三维数据采集,最终成功完成了尊盘的数字化复原。

    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曲亮解释道,工业CT技术具有高穿透性等特点,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探查到以往看不到的青铜器内部结构,如同开了“天眼”。他认为,此次利用科技手段厘清文物的制作工艺,是现代科技应用在文物传统工艺认知上的成功示范。

    张昌平教授也来到了发布现场,他表示,众所周知,曾侯乙尊盘很难被复制,他看过目前存在的几乎所有版本的复制件,但他并不认可这些复制件的“复制”之名,“因为以前没有人能完全了解尊盘的内部结构,你既然不了解,就没办法真正复制。”

    曾侯乙尊盘三维结构数字化复原最新成果的发布,张昌平认为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他表示,青铜器是我国早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高点,此次的复原成果能让后人完全理解中国古代最复杂青铜器的工艺,深化了对青铜铸造技术的理解。同时,“我们经常说古代的东西很厉害,但一般都是学者之间在讨论。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把学术认识转化为对观众的展示,将古代文化成果转化为社会成果,其中的社会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张昌平说。

    天下第一剑

    也值得“拍CT”

    曲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曾侯乙尊盘是国之重器,其工艺非常复杂,各界对它的研究历时许久,如今终于能利用国内现有设备提供技术支持,获取尊盘完整的三维结构模型。同时,在他的印象中,湖北省博物馆此次发布的三维数字化复原视频,是国内首次利用工业CT技术数据所进行的工艺解读视频,这为文博行业对检测技术数据的利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耗时4年钻研,终于发布最新成果,江旭东在这个过程中感悟良多。他认为,科技手段的加持,可以拓展文物研究的深度、降低文物修复的难度、拓展文物鉴定的宽度,同时也可以拓宽文物展示利用的维度。据他介绍,此次对曾侯乙尊盘实现三维结构数字化复原,相当于做出了一个尊盘的数字化复制件,“这让我们距离原件的复制件更进一步,把以前不可能做成复制件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未来可期。”

    江旭东告诉记者,他个人最期待将工业CT技术应用到越王勾践剑上,将有助于将这把“天下第一剑”的相关问题研究得更透彻。而身为青铜领域专家的张昌平教授,更期待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能成为该技术的下一个应用对象,他认为,如果能对曾侯乙墓出土文物进行系统性地检测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全新认识中国青铜时代在春秋战国的高点、所达成的各种成就,让我们的认识到达新的维度。未来或许可以实现这一点。”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上一篇:十三届国展后,两派书法对立阵营各执一词,书法艺术究竟何处去?
    下一篇:“24K纯金”歌剧皇后,迪多纳托中国内地首秀《伊甸园》